东胡王帐就停在数里之外的高坡上,王帐下面装有车轮,由三十六匹雄壮的战马拉动,这是一座可以移动的宫殿。
东胡王站在王帐外的华盖下,战场尽收眼底,这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手持一杆丈二长的大戟,气势雄浑,虎背熊腰,袒露着胸怀,皮肤黝黑,浓密的毛发将大半的脸颊遮住,露出两颗硕大而又明亮的眼睛。
一万东胡狼骑伫立在其身后,气息与东胡王连在一起,犹如山岳屹立在草原上。士卒皆身着皮甲,腰板挺直,目视前方,没有发出半点声响,连战马都没有异动。
】
这是一支极为精锐的军团!
其余各大部落首领率领各自的大军分列两侧,场面有些嘈杂,甚至有的部落在互相争吵。
如果说匈奴是一盘散沙,那东胡就是一盘盘散沙。
东胡王对东胡并没有绝对的领导权,虽然他是名义上的东胡王,率领的部落是东胡最强的部落,但是对其他部落达不到碾压的程度,只有在对外的时候,他这个东胡王才会起到作用。
平时各大部落各自为战,互不统属,互相攻伐,场面比中原还混乱,毕竟中原还讲究一个名义,他们连名义都不讲。
“李牧将军,我们……我们似乎玩漏了……”屈景担心的说道,布满皱纹的脸庞上露出忧虑的神情,稀疏的胡子在风中乱颤,左手紧紧抓住缰绳。
屈景以前是楚国人,而且是楚国贵族,从姓氏也可以看出来,等到燕昭王筑黄金台,屈景便和乐毅、邹衍等人一样,从其他国家赶到燕国。
不过屈景相较于乐毅等人来说,名声更加不显,能力也相对平庸,燕昭王去世之后,屈景在燕国不受重用,再加上年岁也高了,便向燕国请辞回楚国了。
燕赵之战后,燕国将领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人才凋零,连个领兵的将领都找不出来,燕王没办法,只好派使者到楚国把屈景请来。
此时屈景已经年近古稀,对名利已经没有什么追求了,不过为了报答燕昭王,还是千里迢迢从楚国赶来了燕国。
虽然燕昭王的后人不是东西,忘恩负义,亲小人,远贤臣,但是燕昭王对他有恩啊,如今燕国有难,他又怎能拒绝。
屈景到了燕国之后,率领燕军击退东胡,这次又作为燕军主帅与李牧攻打东胡。
一开始屈景还有些不放心李牧,有争权的意思,几次之后,便彻底将大军指挥权交给李牧了。
除了有些年轻气盛之外,李牧其他地方已经完全超过他了。至于年轻气盛,这从来不是问题,年轻人如果不气盛,少年老成才是问题。
然而看到东胡联军之后,屈景不由还是有些担心,眼前密密麻麻的大军,一眼望不到头,至少有三四十万。
而他们总共只有十二万大军。
其中赵军精锐五万,戎狄仆从军五万,燕军两万。
以十二万大军打三四十万大军,即便东胡平均实力比较拉跨,大部分士卒都没有着甲,依然非常困难。
其实这次燕国总共派了五万大军,但都是步兵,没有骑兵。
没错,燕国作为七国中仅有的三大产马地之一,没有骑兵。
不是他不想,而是实力不允许。
燕国本来就是没有骑兵的,直到五国伐赵之后,才想要组建骑兵。
但是去年大战,燕国足足损失了二十五万青壮,又丢失易水以南所有土地,包括作为下都的武阳城。
之后被赵国经济封锁,所有商品都无法运到中原,只能低价卖给赵国。
除此之外,赵国每年夏收和秋收,还会运送粮食给俘虏的家人,使得燕国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大幅下降,对燕国官府的公信力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黄石公还低价向燕国倾销粮食,高价收购铜铁。燕国本来粮食产量就低,百姓一看种地无利可图,便转头炼铁炼铜,使得大量土地荒芜。
但另一面是很多人吃不饱饭,矛盾不断激化。
燕国本来就是苦寒之地,地广人稀,发动一场战争要积累数年,如今又接连遭受打击,之前的战争亏空都还没有填完,国库中连一点钱都挤不出来,怎么可能组建骑兵。
如果不是东胡对燕国的威胁太大了,这次燕国都不可能派兵,虽然此战无论什么结果对燕国都有好处,但是燕国没钱啊。
这两万骑兵还是李牧选出来本来就会骑马的士卒,装配马鞍马镫之后,加急训练出来的,实力也就和戎狄仆从军相当。
等到打完这场仗回国之后,八成会被燕国解散,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征发。
“数量再多也是戎狄,只要是戎狄,就翻不了天。”李牧厉声说道,目光穿过战场,落在东胡王脸上。
东胡王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