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柳家湾了?”
“不回了。”
“为什么?”
“人家小两口度蜜月,你去当电灯泡?”
小春初樱脸色绯红。
不管未来如何,爱情都是美好的。
天行者的终点是四维空间,一旦飞升,爱情将不复存在。
人类所有的爱情都值得珍惜,不仅仅是因为薪火相传。
“那咱们去哪儿?”
“醉仙楼。”
醉仙楼是十里长街最有名的酒楼,最热闹的所在。
四更鼓过,依然灯火通明。典雅的装饰搭配舒适的气氛,温馨而宜人,让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吃货主人带着吃货丫鬟,要了最贵的包厢,点了一桌最贵的菜。
这可能是在明朝应天府最后一次饕餮,但张哲翰却吃得没什么滋味。脑子里一直盘旋着溥洽和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谶语。
死地。
死地是指死亡之地,要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必须先找到“死地”。
朱允炆的“死地”在哪里?
当然是在朱棣那里,靖难之役的目的,就是要夺取朱允炆的江山社稷。
但好像又不在朱棣那里,因为朱棣从来就没想要朱允炆的命。
朱棣并不是一开始就想谋朝篡位,靖难之役的起因是朱允炆年轻气躁,削藩削到了朱棣头上,朱棣不得不拔剑自保,打着打着打到了应天府,打着打着才发现皇帝可以轮流做。
朱棣在意的并不是朱允炆的命,而是朱允炆屁股下面的龙椅。他最在意的是皇权的合法性,只要能夺了龙椅,踏踏实实坐上去,朱允炆死不死区别不大,对已经占据了紫禁城的朱棣而言,最佳选择是朱允炆下诏禅让皇位,而不是弑君。即便是真的不得不杀,无论如何也不能背上弑君篡位的骂名。
所以溥洽和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是让朱允炆去见朱棣?
“朱允炆”当然不能去见朱棣,自投罗网的风险太大了,宁思聪若是死翘翘,整个副本任务前功尽弃。
所以只能是张哲翰变成朱允炆去紫禁城“慷慨赴死”。
-
紫禁城是朱允炆的家,也是朱棣的家。
朱棣从小就在皇宫里长大,直到1380年21岁受命到北平燕王府就藩王位之前,都生活在紫禁城。
回到应天府,他当然要住在自己的家。
朱允炆的那一把火,也就烧了个奉天殿,其他宫殿完好无损。
赶跑了侄子,住进了本该是皇帝寝宫的乾清宫,对朱棣而言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时的乾清宫,正在进行一场密谈,本来这场密谈应该发生在若干年后,但因为“胡濙”的到来提前了。
历史上的这次密谈,发生在胡濙在寻访建文帝朱允炆多年之后,回到应天府。
据说那是一个深夜,朱棣睡得正沉,忽然一个宦官跑来,慌慌张张叫醒朱棣:“陛下,胡濙回来了。”
朱棣睡意全消,如触电一般跳下床,衣服没穿就跑了出去。
至于那晚两人究竟谈了些什么,只有天知地知他俩知。
自那以后,朱棣执念全消,不再到处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在“朱棣寻找朱允炆”的剧情中,“胡濙与朱棣密谈”毫无疑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历史上的这个真实的环节标志着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纠葛有了交待,同时也意味着朱棣的皇位正式尘埃落定。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副本里,这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张哲翰一直在等这个环节,“胡濙”的角色作用到这里才算彻底完成,让最后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了缺环。
对张哲翰来说,只要“胡濙”从云南回来,见到朱棣就行了,谈多久,谈了什么,都不重要。
所以“胡濙”前脚一进乾清宫,“朱允炆”就带着丫鬟大摇大摆跟了进去。“胡濙”想不到,朱棣也想不到。
朱棣还没登基,现在只是燕王,大明的皇帝陛下还是朱允炆。
皇帝陛下进自己的寝宫,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副本逻辑设定中都完全合情合理。
所以,当建文帝“朱允炆”气宇轩昂往皇宫里走的时候,宫廷侍卫竟无一阻拦,全都跪下山呼万岁。
丫鬟手里拎着四百年后才有的转轮手枪,本打算见一个杀一个,结果一颗子弹都没打出去。
“见一个杀一个”是张哲翰的命令,只要出来阻拦的就一定不是npC,对蹦出来坏事的天行者肯定是杀无赦。
没人阻拦并不意味着宫里没有天行者,张哲翰笃定成千上万的朱棣大军中肯定有不少天行者,很有可能是因为谁也没想到“朱允炆”会在这个时候大摇大摆走进来,并不是不想抓朱允炆,而是没来得及反应。
张哲翰的目标并不是“胡濙”,“胡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