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荆州刺史府外,一位锦衣青年风尘仆仆自远处赶来。
奇怪的是,刺史府门前的一众侍卫似乎没看到他一般,任其径直往府中而去。
“舅父,允回来了。”青年最终止步于刘表的书房外,原来正是其外甥张允。
“进来吧。”刘表亦看到了屋外的张允,唤其入内后忙问道“如何?刘伯安(刘虞)怎么说?”
“允将舅父之书信呈与刘太尉,并向其说明厉害,刘太尉对舅父信中所言深以为然,并表示若朝中逆臣真要夺取大汉社稷,他身为刘氏子孙,自会率益州之众与舅父同进退。”张允恭敬地说道。
原来早在何进受封魏公并加授九锡的消息传到荆州以后,刘表就已感到了极大的危机。
彼时朝中袁隗、丁宫等极富影响力的老臣都已身死,何进本就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且又借着中原战场获胜余威,大肆封赏麾下嫡系。
关中、北地、中原等多数地区都被何进的人直接掌控。
这样的形势之下,刘表担心迟早有一天对方会行篡逆之举,而他自己身为大汉宗室,一旦王朝颠覆,也必会遭到清算。
于是刘表特招蒯氏兄弟与蔡瑁前来商议,此三人皆是荆州本地豪强望族,又都是帮助他掌控荆州的心腹。
在这个时空之下,蔡瑁依旧成了他的小舅子,三人均深得刘表信任。
有意思的是,他们所持观点却各有不同。
其中蒯越曾为何进掾属,这一世他与刘表同时被派至荆州,刘表有今天,实离不开他的出谋划策与极力辅佐。
蒯越曾以为自己看透了何进,不过是一毫无远见之徒,早晚会死于朝堂争斗。
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竟在自己离去之后做出偌大一番成绩,除张让、压制宦官,四处平叛之余又除掉了袁隗等政敌,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权倾天下的位置。
莫非真是我当初看走了眼?蒯越甚至一度有些自我怀疑。
于是他向刘表劝说,顺逆有大体、强弱分定势,魏公何进在朝辅政,若刘表与之对抗,乃是以臣子抗衡朝廷,必会有失大义,乃叛逆之道。
因此,不如主动向何进靠近,毕竟刘表原本也曾是何进当初大将军府中之常客,又有共同对抗宦官的“情谊”。
蒯越安抚着说,即便何进最终真如刘表所担心的那样夺取了天下,只要刘表主动归顺,对方为了安抚天下,也只会善待刘表。
如此以臣下身份劝说主公投降,蒯越可谓是有恃无恐。
偏刘表心中不满却真不能拿他怎么样,不说对方助自己平定荆州有功,就光是对方荆州本土豪强望族的身份就让刘表有所忌惮。
更何况他的兄长蒯良亦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刘表想要动他,也需好生权衡。
无奈之下,刘表只能转向蒯良、蔡瑁,若此二人亦持相同意见,那他还真只能依此策行事。
毕竟偌大的荆州,没有他们几人辅佐,刘表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便能运转的动。
何况荆州的官员体系与部队之中皆有不少三人的心腹、族亲,刘表虽为刺史,很多时候却也不得不受制于人。
好在,蒯良虽为蒯越之兄,可对此事态度却与前者完全不同。
他认为自己的主公刘表身为大汉宗亲、坐镇东南,如今朝中奸臣当道,天子势微,更需主公这皇叔鼎力扶持,拨乱反正,以为汉室藩屏。
他建议刘表应以皇叔身份联络各地宗室以及忠君之士,兴义兵、讨奸臣,待到将来汉室中兴,也不失为一段如周公辅武王般美谈。
兄弟俩一个建议和,一个建议战,让刘表也颇感头痛。
如今由于何进权势越来越大,已掌控大汉近半州郡,隐有挟天子号令各方之势,其威一时无两。
这般大势之下,各州官员包括刘表在内想要保持中立几乎不可能。
然而对于蒯越的建议,刘表不敢确保何进能否善待自己,也不舍得主动放弃荆州“基业”,故其心中并不认可此策。
但如蒯良的建议,他却又没有底气作这对抗何进的出头鸟。
无奈之下只得叹息一声问道“德珪以为如何?”
蔡瑁作为最后发言的人,心中早已思索良久,他与刘表一样,利益全在荆州。
且他的姑父张温亦为何进所诛,多方面考虑之下,他建议刘表可如蒯良所言,先联络各州忠君之人、暗结同盟,以图保全荆州,但兴义兵之事却不能贸然行动。
他的建议说白了就是先拉拢点盟友,然后走一步看一步,基本属于和稀泥,而刘表却觉得此才是当下最为稳妥的良策。
于是果断派出了自己的外甥张允乘快船前往蜀中联络刘虞。
按照刘表心中意思,对方乃当朝太尉,这号召群雄高举义旗之事就应当由对方来做,反正刘表是不愿作这出头鸟的。
因此,他在信中的态度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