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武侠修真>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30章 三全其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三全其美(2 / 4)

能活命,惨呐……”

“都是那群治水的狗官害的,幸好皇上圣明,发现了这个问题,否则不知道还要有多少人受害。”

有了真实的案例,大家的感触更深了。

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有人却从这番诉苦的话里,看出了别的东西。

“哎,你们江淮的救济粮,都是从我们南方人的碗里取走的啊。”

“你们受灾,我们南方人也跟着受罪。”

本来嘛,受罪的又不是我。

南方人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看待此事的。

乍听此言,心里一阵痛楚。

那可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自己都舍不得吃,被拉走救济北方人。

不行,必须要请命。

让朝廷将淮水治理好,这样我们南方就能少出一点粮。

然后,压力就来到了朝廷这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百官都倍感压力巨大。

本来南北方的百姓,诉求是一致的,就是解决黄河问题。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舆论又开始转变方向。

南方人开始抱怨,为了北方我们付出太多,那种穷地方要来干啥。

北方人也不满了,你们的祖上也是从北方迁过来的,现在数典忘祖啊。

南方人回怼:事实证明,我们的祖先来南方是对的,北方就是多余的。

北方人再次反驳:当年北方富裕的时候,可没少出钱出人开拓南方,你们忘恩负义啊。

况且,北方破败,是因为数百年战乱导致的。

一旦天下太平,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恢复昔日荣光。

南方人嗤笑:大明立国十六年,北方已经被打下来十年了,你们怎么还没恢复?

要不要再给你们一百年时间?不行就是不行。

时代变了,现在是南方人的天下,懂不懂。

北方人被怼的哑口无言,因为这是事实。

不甘心的他们,开始寻找反击的办法。

这种争论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国子监。

学生嘛,精力充沛,又比较闲,读了几本书就喜欢指点江山。

为打嘴仗贡献了最多的口水。

而这群学生,家庭背景都比较深,他们的观点能影响到许多人。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

就在北方人被怼的张不开嘴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出现了一个观点:

“北方经济迟迟无法恢复,那是因为少了黄河。”

南方人自然是嗤之以鼻,认为是北方人找的借口。

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理由的北方人,自然要牢牢抓住,开始翻阅各种书籍,寻找证据。

结果还真给他们找到了不少。

“黄河灌溉了几千万亩土地,产出的粮食能养活千万人口。”

“光靠北方就能养活整个天下……”

“现在黄河夺淮入海,北方失去了黄河水灌溉,自然无法恢复往昔盛况。”

“还有航运,黄河是重要的航运线路,少了它北方就相当于是瘸了一条腿……”

他们甚至翻出了秦汉乃至隋唐时期,黄河两岸有多少亩地,养活了多少人。

黄河的航运,为北方提供了多大的便利。

然后又拿出少了黄河之后,北方的情况。

如此详细的证据,南方人将信将疑,也开始翻书确定真假。

然后也不得不承认,北方人说的确实有道理。

于是双方的话题再次变了,不再打嘴仗,而是认真的讨论,如果黄河回归故道会带来什么好处。

好处太明显了。

北方那些土地将再次变成良田,减少了对南方粮食的依赖。

南方人不用缴纳那么多赋税,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至此南北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别吵了,让黄河回去吧。

对大家都好。

这时江淮地区的人也站了出来,别忘了我们啊。

黄河走了,淮水就有救了。

淮水恢复正常,江淮地区的百姓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于是,民间开始广泛讨论,黄河回归故道的事情。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百官耳朵里。

一开始他们也觉得很荒谬,让黄河回归故道?

你们以为黄河是听话的狗,让往哪走,就往哪走啊?

知不知道让它改一次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摆在眼前,他们也变得迟疑起来。

如果真的能让黄河回去,还真是三全其美的事情。

可……他们无不摇头叹息。

还是那句话,黄河岂会听话的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