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匣子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刘业没有打开过。但他曾听父皇,也就是梁武帝说过,匣子里装的都是一些见不得光的秘密。
刘业很好奇,问父皇既然是见不得光的秘密,为何不将其付之一炬。
梁武帝道:“因为它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当时的梁武帝已经病入膏肓,一直都卧床不起,朝中大权也都落在了宣太后的手中。但他依然坚持记录宫中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梁武帝让心腹太监记录下来的。不久后,梁武帝驾崩,他的侍从太监也跟着殉葬去了。
钥匙放在很显眼的地方,就挂在墙上。也许地下室的布置者认为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能查看匣子里的东西。
刘业取下了钥匙,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匣子。匣子里的是一堆册子。清点一下,足足有六十八本。每一本都有两只指节的厚度。
册子的封面都是金色的,右上角写有年号,而左上角写有封号以及人名。这些册子可以堪看成是皇家的名册和日子。宫里就有专门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起居令。这些册子就是相关人物的起居注。
刘业在册子里寻找着和御城王有关的信息。因为有时间和人物都已在封面上写得很清楚,所以刘业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他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借着烛火阅览册子里的内容。
从册子里的言辞用语来看,册子里记录东西都是曾经在宫里发生过的那些隐秘的传言。而将这些传言记录下来的,正是他的父皇——梁武帝。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刘业就在册子里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关于御城王,内容大致如下:
老御城王的正妃鲍氏在一日夜间诞下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是孪生子,先出来的那个取名刘炎,后出来的那个取名刘寒。
老御城王非常高兴,正要让人准备庆贺的时候,有下人来报,说是侧妃晕倒了。
侧妃晁氏是老御城王最爱的女人,就算正妃鲍氏为他生了两个孩子,老御城王一听晁氏昏迷,仍然赶了过去。由此可知晁氏在御城王心里的地位。
这晁氏和鲍氏都是御城王的女人,但二人素来不睦,晁氏就搬到了另一处地方居住。
晁氏昏迷的原因是因为嫉妒鲍氏生了两个儿子。她也想,应该说是非常想为御城王生个一儿半女。但她却有不孕之症,眼看着自己的情敌生了孩子,她怎能不嫉妒,怎能不气愤。
晁氏认为没有孩子就无法留住御城王的宠爱,于是便在御城王面前寻死觅活。
老御城王不忍心看爱妃难过,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正妃鲍氏的两个孩子中的一个交给晁氏养育。
给晁氏养育的那个孩子,正是刘炎。
孩子要交给别人,正妃鲍氏当然不乐意,但她根本做不了主。
老御城王对外宣称只得一子,隐瞒了孪生子的事情。因为他想到了另一件事情,即御城王王位的继承。
御城王只能有一个。因此,他决定让这两个孩子中最有出息的人继承王位。
然而,五年之后,正妃鲍氏积郁成疾,不久就病逝了。
老御城王想将刘寒交给晁氏抚养,但晁氏拒绝了。因为她不想养一个恨她的孩子。而且,刘炎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已长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天才少年。而由于鲍氏长期多病,刘寒的气质与秉性都很不好。晁氏相信,将来能够继承王位的一定是刘炎。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刘炎在一次骑射中发生了意外。他的马侧翻在地,将他的两腿压断了。
老御城王痛心不已的同时,也做出了决定,让身体健全的刘寒继承王位。
十年后,老御城王卧病在床。他自知命不久矣,就立下遗嘱,让刘寒继承御城王的王位。为了保证刘寒能顺利继承王位,他还忍痛令人杀了晁氏。
又一年后,老御城王病逝,十六岁的刘寒继承了御城王之位。此时,由于老御城王的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他还不知道自己有一位双腿残疾的哥哥。而刘炎,一直遵从父王的命令,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继承王位后的刘寒要进京朝见皇上。
当时的梁武帝已病入膏肓,将朝政都交给了周皇后,不见外人。
周后承认了刘寒的王位,并留刘寒在宫中居住。
一日,刘寒和刘显在御花园游玩,两人追逐打闹。一不小心,刘寒摔在了地上,摔得头破血流。
这时,倪妃正好经过。她扶起了刘寒,并带着刘寒回到自己的寝宫里为他包扎止血。
十六岁的刘寒面对温柔的倪妃时,从倪妃身上看到了自己母妃鲍氏的影子。由此,他就喜欢上了年纪比他大十五岁的皇妃。
再一次宴会上,刘寒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酒劲儿,他来到了倪妃的寝宫附近徘徊,并派人去请倪妃。
倪妃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里没有防备,只带着一名侍女便出去与刘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