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
今天朝堂上比平时多了两个人,这两人都站在左右班列的首位,而且都年轻有为。站在右首的便是御成王刘寒,站在左首位置的则是韩王刘乐。
御成王身边站的就是太傅安泰,他似乎显得不太自在。说来也是,仍谁站在御成王身边都会不自在的。
或许是御成王在场,今天上朝的刘显显得格外精神。
刘显目光扫视群臣,说道:“大梁正值危难之时,有御成王和韩王前来与众位爱卿出谋划策,朕相信大梁一定能转危为安。”
孙长泰说道:“反王刘长风违抗天意,民心尽失;北辽虽是凶悍,但其只在草原逞能,入我中原日久必将水土不服;南方群盗,乌合之众,不足为虑。皇上,天意在大梁,大梁必能度过此劫。”
平时不怎么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孙长泰今日竟然主动开了口,这让大臣们很是新奇。刘显听了他的话,龙颜大悦。
“御成王,你怎么看?”
“臣赞成孙大人之言,但要退敌,还需任用贤能良将,否则战事持久,于国不利。”
刘显点了点头,看向兵部尚书王进,问起各地区御敌情况。
王进出班奏道:“回皇上,南方有黄宗礼将军统御全局,南方匪盗气势已不如月前。北方有北境大统领武罡将军统御,只是北边敌军势大,一时间还比较吃力。”
“皇上,臣举荐一人,定有退敌之能。”御成王道。
刘显眉飞色舞,喜道:“御成王要推举何人呀?”
御成王道:“臣举荐燕王。”
此言一出,众皆喧然。
安泰更是吃惊不已,他想这个位置已经想了很久,好不容易除去了劲敌明显道,等得就是当成这个大将军,若是这大将军让燕王做了,那便功亏一篑了。
刘显同样很意外,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刘业,甚至一度忘记了京城里还有这么一位王爷。
他想知道御成王举荐燕王的理由是什么。
“燕王文武双全,精通韬略,熟读兵法,先帝在时就曾经领兵抗辽,剿除西北恶匪,战功累累。就连反王刘长风对他亦钦佩有加,忌惮有余。故臣以为燕王是大将军的不二人选。”
刘显觉得有理,但还拿不定主意,就向其他大臣询问意见。
内阁大学士中,孙长泰和卫相书赞成,其他大臣也有一半赞成。安泰和刘顺没有表态,部分大臣认为应当从长计议,几不赞成也不反对。
刘显直接问安泰,“太傅怎么看?”
安泰道:“论战功,我朝中不乏战功显赫之将领,而且他们的资历都比燕王要深。臣以为,燕王还是太年轻,此番御敌,朝廷当选更为稳妥之人。”
刘显听后问:“那太傅有何推荐?”
安泰也不避嫌,说道:“臣愿担此重任。”
一些支持安泰的人也趁机表态,当中就有刘顺说道:“太傅功勋卓著,战功赫赫,而且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为臣以为他才是最合适的人。”
刘显听后一时间定不下主意,想再考虑考虑,便道:“容朕再想想,退朝!”
群臣山呼万岁。
刘显离开后,御成王对也想离去的安泰说道:“太傅大人这把年纪了仍想着为朝廷分忧,着实领刘寒敬佩。”
安泰道:“王爷,年纪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历以及经验。臣确实没有王爷这般年轻气盛,但论精力和体力,臣并不熟给你们这些晚辈。”
“说得好!太傅大人,大梁就靠你了。”说完,御成王大笑而去。
安泰看着他的背影,袖子里的手已经紧紧的攥成了拳头。因为他看到了御城王对他的不屑与轻蔑。
……
永春宫。
卫玲珑后院散步,身边跟着绿竹。后院的花圃近来疏于照料,花圃里面的花草朝气不足。
卫玲珑见了问道:“最近彩云都在做什么?”
绿竹轻笑说:“主子您忘了,您不是罚了她抄字吗?”
卫玲珑想了起来,自己确实罚了彩云抄写。
“彩云这一抄起来好些着了迷一样,这些天都很用功呢。”
“走,去看看她。”
主仆二人来到后院厢房,绿竹上去敲了门,里面传出彩云不耐烦的声音:“谁呀?”
“我。”绿竹道。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彩云以为只有绿竹在外头,见到卫玲珑也在,吃了一惊,连忙行礼。
卫玲珑二话不说走进屋内,一眼便瞧见桌上以及桌底都是写满了字的纸张。
彩云心里慌了,这浪费纸张可是不小的罪名,于是便来向卫玲珑请罪。
卫玲珑拿起桌上一张纸,看见上面的字写得苍劲挺拔,有模有样,心中暗喜,并问绿竹这字写得怎么样。
“写得太好了!”绿竹由衷得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