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将双臂交叠着放在审讯椅上,上身朝我微微倾斜,面色冷峻地虚视着房间侧面的墙壁,似乎在等谁开始讲课,但这里不会响起他熟悉的口令,这个房间里没有课桌椅和黑板,只有潮闷的空气和墙上不断跳动着数字的电子钟。
距离林羽投案,已经整整过去七天。
所有相关细节,林羽已尽数承认。据看守所说,自我们那天离开后,“林瑞云”再未出现。
我再次来到这里,靠着椅背坐在他对面,凝视着他的眼眸,听他平心静气地陈述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和细枝末节。
案发前的周五,他在一家距离成大几条街外的一家小卖部用公用电话给冯泽安的手机打去电话,并对着话筒播放自己提前准备好的音频,和冯泽安约定案发当晚在报告厅后门处见面。
案发前几日,他在广播站播音时私下用手机录下当天的播送内容,并经过后期处理制作了合成音频,在电话中骗过了冯泽安,不得不说,甚是高妙。之后即是他提前在仓库门口等待,在冯泽安如约而至后将其重击致死,对于凶器为何,他始终沉默不语。而关于如何使冯泽安陈尸仓库的方法,恰如我所推测,关键在于那枚弹簧扣。在杨秀珂带队的那场志愿活动后,弹簧扣始终扣于铁链一端末尾,而林羽在将将尸体搬至仓库内后,随即重新锁上仓库门离开。这其实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为,在不久后我和陈志等人赶到学校时,弹簧扣仍挂于链上,如果杨秀珂在开锁时稍加注意,或是我们看得再仔细些,便可当场看出破绽。
较为蹊跷的是,当晚梁海平将锁链和挂锁带回技术科检验时,已无那枚弹簧扣的踪迹,从姜玉报警到我们离开成筑大学的这段时间,仓库始终有人看守,那么林羽是如何将此关键证物带走的方法,他始终不肯透露一字。
在他用反复眼神告知我们他已无话可说后,房间里终于陷入一片死寂。
还有个问题,我虽心存疑惑,但并未问及
他为何隐忍多年,突然选择在此时下手?
他在供述中似乎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但我的直觉告诉我,此中必有深意。那几份我和陈志曾反复观看的录像带,无一不在证明林羽当天的表现和平时无异,实在难以想象他缘何暴起。
难道说冯泽安的死只是林羽霎时怒从心起?这明显说不通,隐忍和沉默几乎融进他的血液中。
虽然林羽反复强调那次头部受重创入院彻底激怒了他,但这和我所预想的内容不符,我确信他的陈述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谎言,而他真正的动机,几乎完全未被提及。
“还有要我说什么。”在长久的沉默后,他低声挤出一句话来,声音沉郁,不复先前清朗。
“林羽,对冯泽安的死,你有什么想法?”我缓缓舒出一口气,还是补上了这句陈腔滥调。
他将目光聚焦到我身上,表情僵硬地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一切,重复地问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陈志停笔合上记录表并示意他后,他像是卸下很大包袱般起身跟着看守离开,脸上没有泛起过一丝波澜,如一汪被春天遗忘的冻湖。
在他即将消失在走廊尽头的时候,我轻喝一声叫住了他,他登时驻足,扭过头望着我。
我趋步向前,缓缓说:“林羽,姜老师待你如何?”
他转过头来,对我凄楚一笑:“她是我遇见过最好的老师。”
“嗯。”我沉默着转过身,忽地想到那个问题,几经犹豫,又问:“林羽,你认识林瑞云吗?”
陈志正带上门走过来,闻言面色凝重地看我一眼,又看向他。
林羽眼里徒留空洞,梦呓般问我:“什么?”
“林瑞云,听过这个名字吗?”我低声重复。
他紧紧抿着嘴,视线看向我身后走廊的出口,须臾,轻轻摇了摇头。
他清澈的眼眸里,只见迷蒙的惑意,我不再言语,旋即招呼着陈志离开。
从走廊出去,黢黑的光线忽地明朗起来,我抬手挡住眼睛,也许是在阴暗的房间里待久了,阳光显得格外刺目。
转眼又是数日消逝。
晚秋的风总是清爽而悠然的,自上一场雨落下,城里难得地连续放晴了许多天。
寒气渐渐卷入这座小城,城内的梨花渐次盛放,如云似雾般笼罩着车水马龙的街道。幽幽的梨花香气常会静静攀上墙来,爬过办公室的窗,悄无声息地裹挟着我。
成筑大学冯泽安一案,我至今仍在对此倾注时间和精力,忙于整理笔记和报告以挖掘更深层的信息。
对我此种表现,张局略有不豫,几次在走廊遇见我,言语中都若有似无地暗示我可以彻底了结此案,不必再多费功夫,毕竟林羽已将罪责全部揽下并矢口否认此案与他人有关,而我也再找不到线索来否定目前合情合理的判断,不如投身于局里的其他事务。
我认同张局的建议,但内心一直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迷蒙感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