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0章青花瓷(1 / 2)

陈勇的目光静静的欣赏起这件解绝世重宝来,上面的纹饰一笔一画,美得令人心醉。

那苏麻离青深入胎骨,自然晕散开来,毫无瑕疵。

目光所及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是崭亮如新的绝世宝光。

古玩界老话说,旧器如新必是重宝之重宝。

亮丽温润,莹润如玉,仿佛抹了一层油,好像是刚刚出炉的新瓷一般明亮照人。

偏偏就是这种亮泽,才能证明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的稀世珍宝。

陈勇用手轻轻抚摸着青花的釉面,那凹凸不平和温润的感觉,仿佛如婴儿般肌肤的柔和。

他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左手握着盘子边缘处,右手轻轻一弹。

“铛--”

一声如清脆的响声,荡漾在寂静的夜空,宛如人间最美妙的乐章,让人不如闭上眼睛,聆听这种动人心弦的旋律。

太美妙了!

此时此刻,陈勇感到仿佛整个人都漂浮在空中,有一种爽到爆,爽到升华的感觉。

多目金龙看陈勇如痴如醉的感觉,忍不住问道:“主人,这件瓷器是来自你们华夏国的吗?从来没有看过你有这样的表情,难道这件瓷器是什么了不起的宝贝?”

“全世界至今为止,保留下来的可能只此一件,你说这件东西珍不珍贵?”

“主人,你不是在骗人吧?我怎么好像在英国皇亲贵族家里面,也看到过很多像这种模样的盘子,有的个头还比这个更大。”

“你看到的那些同样也是青花盘子,或者其他类型的青花瓷器,但是那些大部分都不是元青花,都是明清以后制造出来青花瓷器。”

“那这三个朝代的青花瓷有什么区别?”多目金龙问道。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自古以来便扬名海内外,成为华夏国陶瓷之名片。

青花瓷属釉下彩瓷,是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至明代,青花成为瓷器主流,到清康熙时则发展到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唐代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繁复的图案、多样的纹饰,也使元青花成为当时最有艺术表现力的工艺品。

明代的青花瓷从质地、图案风格和釉料使用上都发展出了大量不同的流派,并从设计、生产、出口等各个环节,开始百花齐放,使青花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瓷器主流。

明初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青花瓷主要用郑和下西洋时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这种青花料烧成后,色彩像宝石蓝一样浓艳,因含铁量较高,青花部分会出现黑疵斑点,此黑斑无法模仿,属自然形成,与浓艳青蓝色相映成趣。

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青花瓷风格以胎薄釉白而青色淡雅为特征。

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青花色泽一反成化时期的浅淡和正德时期浓而带灰的色调,呈现一种蓝中微泛红紫的浓重、鲜艳的色调,既无黑铁斑,也无灰色调,显色浓艳,属明清青花中较佳者。

其中,嘉靖窑是明代官窑中造型品种最为丰富的,几乎无物不有,风格趋于多样化,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烧造了近百万件瓷器。

清代的青花瓷器在康熙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这一时期对青花瓷用的青料进行加工,并且在烧温技术上已有发展和提高,故青花呈宝石蓝色泽,极为鲜艳,蓝色透底,莹澈明亮,色泽比明代后期更美丽。

康熙青花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说明当时的工匠能成功地运用多种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多种不同深浅层次的色调,这在表现一些较为复杂的图案和人物故事装饰时尤为重要,故康熙青花装饰有反映文人士大夫风尚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